首页 > 友好交往
宁夏专家远赴非洲种苜蓿 成该国实现规模种植第一人
2018-04-09 17:43
 

  想着很快就要工作期满回国,任学山竟然高兴不起来,一连好几天,他除了像往常一样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后,便开始在园区里踱来踱去,一会儿邈然远望,一会儿无语凝眸。记者知道,他为眼前大片的绿色骄傲,也对不久后的告别依依不舍。

  任学山是宁夏草原工作站研究员,今年58岁。一年前,宁夏农牧厅派遣他远赴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开展牧草种植、饲草料调制技术指导和培训。甫一接到通知,他心里七上八下,一来从没去过非洲,印象中那里多疾病、战乱;二来听说是在撒哈拉沙漠上种植牧草,更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事实上,2012年宁夏企业在申报承担该项目时,有关优质牧草建设内容便受到国内专家质疑,认为毛里塔尼亚气候炎热,根本不适宜种植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

  任学山烈日下察看燕麦生长情况

  任学山思忖再三,最终还是背着草籽上路了,他想在退休前挑战一下不可能。

  毛里塔尼亚地处撒哈拉沙漠,夏季最高气温达47摄氏度以上。由于当地群众仍沿用自然放牧方式,漫长的旱季中,沙漠化草场难以满足牛、羊、骆驼的基本采食需求。于是,每年年底至下一年7月份,整整8个月时间,牲畜皆因采食不足而瘦骨嶙峋,甚至死亡。

  郁郁葱葱的紫花苜蓿

  任学山到达示范中心后立即开始“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青贮玉米引种试验”“饲用高粱引种品比试验”“苏丹草、高丹草引种试验”以及“饲用燕麦引种试验”,他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提桶浇水也要成功一片试验田。在示范中心其他专家的配合下,任学山探索采用固定式高杆喷灌、固定式微喷以及喷灌带等多种节水灌溉方式;使用牛羊粪等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根据土壤化验报告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针对作物生长不同发育期制定不同的肥料配方。  

  他经常头顶烈日蹲守在田间地头观察作物生长及病虫害情况,一张脸晒得又黑又皴。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4月首播紫花苜蓿,平均每茬苜蓿生长期28至30天,亩产干苜蓿400公斤以上。截至2018年3月,示范中心播种的紫花苜蓿已收获9茬,试验田面积扩大到100亩。

  任学山观察玉米生长情况

  科研道路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任学山主持的青贮玉米引种试验遭遇2次失败。因为玉米植株生长过快,玉米抽雄与吐丝发育不同步,需要授粉之时,头已被烈日烤干。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毛里塔尼亚的气温与宁夏夏秋温度极为相似。任学山重新选择在2017年10月底开展第3次玉米引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尤其从中国引种的中原单32号,蜡熟期全株亩产达5200公斤。看到一个个籽实饱满的玉米棒,任学山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青贮玉米与紫花苜蓿是高产奶牛及优质肉牛饲喂的重要保障,再配合饲用甜高粱、苏丹草、高丹草及燕麦等青绿饲料,示范中心饲养的200多头成年母牛及近百头犊牛,各个膘肥体壮,前来参观的企业和农户络绎不绝,毛里塔尼亚畜牧业部还选派技术干部及重点养殖户前来示范中心接受培训。中心饲草料种植及加工调制赢得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政府援非项目的一个成功范例,任学山更是成为毛里塔尼亚紫花苜蓿规模种植第一人。

  任学山在苜蓿地里

  任学山还多次深入牧区观察牛群生活习性,与宁夏派遣的畜牧专家共同制定膳食配方,令牛群营养水平大大提高,为2018年示范中心开展胚胎移植及人工授精提供了条件。

  任学山已经沿园区道路走了两圈,他不舍地对记者说:“以后有机会仍愿意为中国援非项目做贡献。”说完,郑重地将已汇编好的《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示范中心牧草和青贮玉米引种试验研究资料》册子交到示范中心负责人手里。(记者 魏萍 文/图)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